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学位课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PH&PM)概论》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2024-09-04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学位课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PH&PM)概论》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属于医药科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预防医学是指以人群为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公共卫生则是一种通过来自社会各界、民间和公立组织以及社区和个人的有组织的努力和明确的决策来预防疾病、延长生命和提升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预防医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而公共卫生则是这个学科基础上的社会实践。公共卫生涉及的领域超出了预防医学范畴,但预防医学仍然占据了它的核心位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始终聚焦于服务和促进人群健康。

  二、课程目标

  中国疾控中心以高水平应用性科研为依托,按照“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工作目标,全面正确科学高效履行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核心职能,拓展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强化技术、能力、人才储备,不断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级疾控机构的领头雁作用,推动疾控体系健全完善和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疾控中心是几乎涵盖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的,与公共卫生其他科研院所的最重要的差别在于,中国疾控中心不仅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教育与培训,同时它是利用该学科的知识,并结合其他专业,从国家级层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执行主要的公共卫生具体职能。

  本课程是在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系列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宏观层面全面系统的学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体系、价值体系及方法论等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公共卫生的整体性、群体观点及预防为主的思想。

  三、授课对象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公共卫生硕士(MPH)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法

  采用讲授、报告、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五、课程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起源、现状与发展

  【目标和要求】

  1、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重要定义及相关概念。

  2、熟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起源、现状及特征。

  3、了解当前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讲授内容】

  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定义与内涵。

  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历史、现状及特征。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思考。

  5、本课程的内容设置总体介绍。

  (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

  【目标和要求】

  1、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的概念、特点、体系;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内容和方法。

  2、熟悉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熟悉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熟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3、了解国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

  【讲授内容】

  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概述。

  2、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院校教育体系(层次、类型、规模等)。

  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毕业后教育任务、内容与现状。

  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继续教育现状与分析。

  6、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

  7、我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现状、需求与发展。

  8、其它国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

  【目标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规范的科技名词及如何建立规范的科技名词。

  2、了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建立历程和现状。

  3、了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的价值和应用。

  【讲授内容】

  1、科技名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分类框架。

  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和名词体系现状。

  3、科技名词规范的意义和内涵及历史演变。

  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规范化方法、原则和程序。

  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的价值及应用。

  6、科技名词体系与知识图谱技术。

  (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标准体系

  【目标和要求】

  1、了解标准及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原则。

  2、了解中国卫生健康领域标准现状。

  3、了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标准体系的构建基本原理和方法及核心内容。

  【讲授内容】

  1、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要素、分类和范围。

  2、标准及标准化的战略地位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3、中国卫生健康领域标准现状。

  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标准体系。

  (五)公共卫生研究的设计、测量与评价

  【目标和要求】

  1、系统介绍公共卫生研究从设计、查阅文献,到测量、解释和评价整个过程中用到的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2、介绍以“需求”为导向,为解决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问题需要的方法学分类框架。

  【讲授内容】

  1、介绍公共卫生DME的框架体系、内涵及方法学体系。

  2、介绍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打破已有学科体系界限的应用型方法分类原则、框架和特点;介绍典型实用方法的原理及案例。

  3、以结核病为例,介绍结核病疾病负担测算和项目效果评价的分析实例。

  (六)公共卫生伦理

  【目标和要求】

  1、了解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出发点。

  2、掌握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方法。

  3、理解公共卫生政策的伦理学辩护问题。

  【讲授内容】

  一、公共卫生伦理学概述

  1、健康的责任——个人的责任与社会的责任

  2、公共卫生与个人的自由——限制个人自由的伦理辩护

  二、公共卫生研究伦理视角

  1、伦理审查——实质伦理学与程序伦理学

  2、观察性研究的伦理视角

  3、大数据使用的伦理学视角

  (七)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标和要求】

  1、了解生物资源定义、范畴及其在国家生物安全和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定位。

  2、掌握生物资源,特别是病原微生物资源在促进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科发展、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3、了解国内外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发展现况和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建设发展现状。

  4、掌握生物资源,特别是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与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为开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讲授内容】

  1、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定义、范畴与发展现状。

  2、生物资源在国家生物安全和科技创新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3、生物资源保藏与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4、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建设与发展展望。

  (八)卫生应急保障

  【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卫生应急保障在卫生应急体系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了解卫生应急保障实践活动的基本做法。

  2、熟悉卫生应急系统标识和基本要求,了解卫生应急服装和个人携行装备的配置情况。

  3、熟悉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管理,掌握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原则、方法和实际操作等。

  【讲授内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应急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卫生应急保障的主要内容、特点、工作原则和分类等。

  2、医疗卫生系统标识和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应急标识的使用与基本要求;卫生应急服装和个人携行装备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和配置。

  3、国家卫生应急队员建设、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4、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做法

  (九)爱国卫生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目标和要求】

  1、介绍健康的决定因素、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影响评价等的理论的理论和案例。

  2、介绍爱国卫生运动的起源、发展、内涵和重点工作。

  【讲授内容】

  1、介绍健康决定因素的理论框架和研究现况。

  2、介绍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和案例。

  3、介绍爱国卫生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内涵。

  4、介绍新形势下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工作。

  六、课程考核办法

  采用提问、课堂讨论、综述论文等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附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