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而充实,转眼已经是来到疾控的第三天了。
经历了大雨,雨转多云,今天迎来了晴朗的一天。还记得我和室友在前一天晚上商量第二天起床时间,再一次确认了活动的安排,注意到三个专题讲座。如果说前几天的活动帮助我们了解疾控概况以及也让我们锻炼了应急能力,那么今天的活动无疑兼顾专业性和应用性,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紧凑的三个讲座分别与艾滋病、辐射和慢性病相关,现身说法的例子、历史及发展、综合的大局观,各个极具特色。我们也曾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教育,进行过有关内容的学习,但大多是在规范化的教材上,在严谨科研的期刊杂志上,在闪亮的电脑或手机屏幕前,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却难免沉默黯淡。同学们的心情是十分激动,而讲座时同学们寂静无声,专注地在笔记本上做好笔记记录。第一次深刻理解了现场调查的方法,第一次深入了解了一门学科的历史沿革,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认识了危险因素及防控。有太多的第一次,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回顾了以往学习的知识,但却不仅限于此,它又填补了学习范围上的空白,因为听见你的声音,知识变得饱满,方法也逐渐熟络。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周遭的人得知我们学习医学后,都会继续追问下去,而当我们的回答是预防医学时,许多人的状态可能是不解或是困惑的。初入这行的我们听闻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也熟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般的句子。尽管预防医学在大众里面认知度和认可度都不算太高,但深处其中的我们其实是明白的,所以每一次的回答都增加了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很多时候击垮我们的不是外在因素,而是我们自身。或许是太长时间单纯地学习,许多的知识都像是一个名词或者符号,而很多的文字我们也只是理所当然地去理解,我们看着已有的干预措施或是研究结果只知其表象而不知其背后的深远影响,更不知道前路如何,我们几乎开始怀疑自身,质疑作为的意义。今天听了吴尊友老师所讲的故事,才发现彷徨迷惘的不只有我们,我们需要重新坚定了信心,选择公共卫生事业我不后悔,因为早在选择之前我们就应该知道疾病的防控面向的对象是人群,回报或许不那么及时和明显,只有在我们拿到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下降的资料时候,只有在我们真正看到数据背后一个个生命及家庭的时候,只有在一项决策着实惠及相关人群,让他们免受或少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到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所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在。
今天我们听到了你的声音,醍醐灌顶、如沐春风,我们审慎地思考了自己的意愿和定位,更加坚定了最初的梦想,愿意为公共人群的健康不懈奋斗,坚持努力,做一个乐于奉献的疾控人,希望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研究生院“相约疾控”夏令营2组,徐聪慧(河北医科大学)供稿,2015年7月29日,刘士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