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培训首页
疾控官网
研究生教育
CFETP
疾控培训
站 内 搜 索
  
研究生教育教学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总则

 

第一条  培养目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具有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是: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术交流。

四、身心健康。

 

第二条  培养年限

硕士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学习。第二、三年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完成学位论文。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时间不超过一年。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可申请延期毕业,延长期不超过一年。

 

第三条 课程学习要求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0分以上为通过,可计学分,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通过,可计学分。

硕士生按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学习。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3学分

    公共英语                                    6学分

    卫生统计学                                  4学分

    流行病学                                    3学分

2.专业基础课              7学分

按二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3-4门。应能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专业课                  7学分

专业课由各二级培养单位组织课程学习,一般应在第二学年完成。

专业英语                                     1学分

专业课                                       6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非学位课程。

    研究生选课单经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批,报中心教育培训处备案。

第四条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各二级培养单位负责,主要考核硕士生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研与实践能力等。在第二学年的731日前将《研究生中期考核表》汇总并交教育培训处。

 

第五条  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

硕士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并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科学研究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要对论文工作全过程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在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各二级培养单位及导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

一、选题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有关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等,进行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题应是对本学科发展及公共卫生事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社会效益及使用价值的课题;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

 2.选题应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本专业的学科优势。

 3.选题应有新意,在查新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

 4.选题应考虑研究时间、仪器设备和研究经费等条件;保证课题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后,撰写文献综述,并完成课题设计,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做开题报告(包括立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专家组(由3-5名同行专家组成)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审议。研究生开题,应有详细记录,导师必须参加。硕士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并将开题情况填写、记录在《研究生培养手册》中。

三、论文撰写

1.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 阐明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获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3.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精确、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简练、格式规范。

4. 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应注明;与别人合作的课题应说明作者的具体工作。

5.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一般应不少于3万字。

6. 论文具体格式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论文扉页上应附“学位论文原创性、真实性声明”。

 

第六条  论文答辩

硕士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生在正式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

一、论文答辩申请程序:由研究生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并同时上交论文及论文摘要。导师审查硕士生论文及完成课程学习情况后,在论文答辩申请表上写出评语,提出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科室审查并签署是否同意申请答辩意见,导师提出论文评阅建议人选,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确定后,报学位分委会主席审批,进行论文评阅。评阅通过后,由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组织答辩。

二、论文评阅:硕士生论文需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2名(其中外单位专家1名)进行论文评阅。评阅未通过的论文,需在导师指导下,参照评阅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并经同一评阅人评阅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

三、论文答辩:研究生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

各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出推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组成名单,经所在学位分委会主任同意后,组成答辩委员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不少于3人。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外单位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能参加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是否通过论文答辩。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会成员同意为通过。

 

第七条  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需在每年620日前完成论文答辩,并在国外相关专业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第一作者(不含并列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至少一篇。经各学位分委会审核,报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如果在毕业时因发表论文问题不能申请学位者,从毕业之日起,3年内可申请学位。逾期仍不能提供符合条件的发表文章者,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八条  组织管理

一、硕士生管理实行中心教育培训处、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研究生所在科室与导师四级管理。

二、硕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个人特点确定硕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等做出安排。

三、硕士生应积极参加中心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各单位领导和导师应加强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创新探索的精神。

 

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病原生物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术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病原学病原生物学

(二)分子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

(三)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致病机制

(四)病原生物的诊断病原生物的检测技术及方法

(五)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部门

学位课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选7学分)

分子生物学基础            

80

4

1

教育培训处

基因分子生物学

60

3

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60

3

2

病原生物学概论

40

2

1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专业课

(选7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

40

1

34

二级培养单位

传染病预防控制

120

6

34

分子病毒学

120

6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术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分子免疫学 病原生物的免疫学及其检测技术

(二)分子免疫学及免疫诊断技术

(三)病原生物的基因工程

(四)病原生物的基因工程疫苗与基因免疫的研究

(五)肿瘤病毒与肿瘤免疫

(六)神经免疫内分泌免疫学

(七)病原生物疫苗及的免疫策略

(八)感染与免疫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部门

学位课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选7学分)

分子生物学基础              

80

4

1

教育培训处

免疫学(必修)

60

3

1

基因分子生物学

60

3

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60

3

2

病原生物学概论

40

2

1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专业课

(选7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

40

1

34

二级培养单位

传染病预防控制

120

6

34

分子病毒学

120

6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熟练地运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 流行病学

(二) 卫生统计学

(三) 人口统计

(四) 卫生经济

(五) 卫生管理

(六) 公共卫生政策

(七) 健康教育

(八) 疾病预防与控制

(九) 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利用

(十) 人群健康教育水平测量与评价

(十一)循证与政策研究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部门

学位课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选7学分)

高级卫生统计学

40

2

2

教育培训处

高级流行病学

40

2

2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生物医学信息

40

2

2

现场调查方法

30

1.5

2

医学科研方法

20

1

2

专业课

(选7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

40

1

34

 二级培养单位

卫生统计学方法及应用

60

3

34

流行病学方法及应用

60

3

34

医学伦理学

20

1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 职业卫生与健康促进

(二) 职业病与中毒控制

(三) 职业流行病学

(四) 职业卫生检验与生物监测

(五) 职业卫生标准与管理

(六) 职业卫生评价与危害控制

(七) 环境流行病学

(八)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九) 环境化学与检测技术

(十) 环境毒理学

(十一)   环境生物学

(十二)   环境卫生工程

(十三)   环境卫生政策、标准与信息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部门

学位课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选7学分)

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控制

40

2

1

教育培训处

职业与环境流行病学

40

2

2

职业与环境毒理学

40

2

2

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及卫生法规

20

1

2

仪器分析

40

2

2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专业课

(选7学分)

专业(必修)

40

1

34

二级培养单位

职业卫生

80

4

34

环境卫生

80

4

34

放射卫生

40

2

34

职业卫生化学

40

2

34

环境卫生化学

40

2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营养与疾病

(二)公共营养

(三)老年营养

(四)学生营养

(五)妇幼营养

(六)微量元素营养

(七)食物和植物化学物的保健功能

(八)食品营养评价

(九)食品毒理

(十)食品化学 (污染物、添加剂、包装材料等)

(十一)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十二)食品卫生标准

(十三)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部门

学位课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选7学分)

实验动物与安全性评价

40

2

1

教育培训处

实验室安全

20

1

2

医学科研方法

20

1

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60

3

2

现场调查方法

30

1.5

2

生物医学信息

40

2

2

流行病学应用

20

1

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及卫生法规 

40

2

2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风险分析

20

1

1

专业课

(选7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

40

1

34

二级培养单位

营养学

80

4

34

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食品卫生管理

40

2

34

食品卫生学  

80

4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卫生毒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毒理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化学品健康效应的危险性评价

(二)系统及靶器官毒理

(三)细胞及分子毒理

(四)环境毒理

(五)食品毒理

(六)工业毒理

(七)放射毒理

(八)生物标志物

(九)法规毒理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卫生毒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部门

学位课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7学分)

卫生毒理学

60

3

2

教育培训处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40

2

2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专业课

(选7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

40

1

34

二级培养单位

细胞与分子毒理学

40

2

34

遗传毒理学

40

2

34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

40

2

34

靶器官毒理学

40

2

34

法规毒理学

40

2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

2.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病防治

3.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与防治

4.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7.妇幼卫生健康教育

8.妇幼卫生项目管理与评估

9.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评估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单位

学位课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7学分)

妇幼保健学

40

2

34

教育培训处

或二级培养单位

 

医学科研方法

20

1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40

2

34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专业课

7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

40

1

34

二级培养单位

高级妇幼保健学

100

5

34

医学现场调查研究

20

1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放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为国家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放射医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交流。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放射生物效应

(二)放射性测量技术和方法

(三)放射剂量学

(四)放射毒理学

(五)核事故医学应急

(六)小剂量辐射人群危险评价

(七)医用辐射防护与质量控制

(八)辐射效应与危险评价

(九)放射化学

 

三、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6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专业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30学分

 

《放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组织部门

位课程30学分

公共必修课

16学分)

政治

90

3

12

教育培训处

公共英语

200

6

12

卫生统计学

80

4

1

流行病学

60

3

2

专业基础课

(选7学分)

放射卫生防护学

40

2

2

教育培训处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60

3

2

医学遗传学

60

3

2

细胞生物学

40

2

2

风险分析

20

1

1

生物医学信息

40

2

2

仪器分析

40

2

2

医学科研方法

20

1

2

卫生信息技术

40

2

1

专业课

(选7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

20

1

34

所内组织

放射生物学

40

2

34

放射毒理学

40

2

34

辐射流行病学

40

2

34

核辐射物理学

40

2

34

核辐射剂量学

40

2

34

放射化学

40

2

34

放射医学与防护实验技术

120

4

34

(二)非学位课程          5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本人的基础选修中心所开设的课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硕士研究生培养程序

时间安排

项目

  

组织单位

第一学年

1.基础课;

1.基础课须修满28学分。

1.教育培训处组织或外选。

2. 培养计划,第一学期进行。

2. 按照培养要求制订培养计划,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1.导师制订填写。

2.管理人员定期检查。

第二学年

专业课、专业外语

 

 

 

1.专业课7学分(含专业外语1学分)

2.每门课程成绩70分以上为及格,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须于第二学年重新选修,考试通过为及格。

3.要求完成35学分以上。

4.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平均成绩85分以上,单科不低于80分。

1.由二级培养单位组织或外选。

2.成绩单:教育培训处第二学年下发。

学位论文工作:

开题报告

1.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末前完成。

2.课题确定后,进行文献查阅并写出文献综述,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进行开题报告,课题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课题研究。

1.导师指导下完成。

2.管理人员参加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

中期考核

1.第二学年731日前完成。

2.按照“中心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要求进行,考核小组写出考核的评语和建议。考核结束,中期考核表交教育培训处审核盖章后返回各单位。

1.导师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2.管理人员督促完成。

教育培训处审核盖章。

第三学年

 

学位论文工作

1.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

2.掌握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并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或新的内容。

3.论文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论文文字简明,语言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分析严谨。

5.学位论文要求在3万字左右,中文摘要500-1000字以内。

1.导师指导研究生撰写和修改学位论文,审阅研究生发表与学位有关的文章。

2.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人员检查学位论文的印制是否符合要求。

论文答辩

1.在国外相关专业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第一作者(不含并列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至少一篇(期刊类型以全国学科评估要求为准)。

.

2.论文评阅人: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领域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人不少于2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1名)。若1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则不能举行论文答辩。

 

3. 4月15前完成论文预答辩,6月20前完成论文答辩。答辩委员5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不少于3人。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外单位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能参加答辩委员会。

5.提前或延期毕业须于当年331日前提出申请,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填写意见后,报中心审批。(期限为一年)。

1.导师提名论文评阅、答辩委员的人选,报学位分委会主席审议。

2.管理人员与导师共同负责组织论文答辩。

3.管理人员整理检查研究生上交材料。

4.教育培训处查收研究生材料。

学位审核

1.论文答辩通过。

2.6月30前完成学位分委会审核

3.7月10前完成中心学位会审核。

4.未发表文章,不得申请学位。硕士研究生如果在毕业时因发表论文问题不能申请学位者,从毕业之日起,3年内可申请学位。逾期仍不能提供符合条件的发表文章者,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1.学位分委会审核后,将会议纪要和汇总票交教育培训处。

2.教育培训处筹备会议、准备会议材料,提交学位会讨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教育培训处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行政值班电话:010-58900001  健康咨询电话:12320  邮箱:WEB@CHINAAC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