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则
第一条 培养目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具有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是: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第二条 培养年限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主要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累计在半年左右。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时间不超过一年。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可申请延期毕业,延长期不超过三年。
第三条 课程学习要求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0分及以上为通过,可计学分。对博士生课程学习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位课程 16学分
1.公共必修课 6学分
政治 3学分
公共英语 3学分
2.专业基础课 4学分
专业基础课(1-2门) 4学分
3. 专业课 6学分
专业英语 2学分
其它专业课 4学分
博士生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不能以硕士阶段所学的课程替代。在其它院校进行课程学习,须得到导师同意。研究生选课单经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批,报中心教育培训处备案。
二、学术活动 8学分
为使博士生开阔眼界,开拓思维,要求博士生主讲学术报告2次(报告级别要求为中心二级单位及以上),参加学术报告10次。按要求完成者可计8学分。
博士生在参加学术报告后,将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题目、时间填入《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交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报中心教育培训处备案。
第四条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各二级培养单位负责,主要考核博士生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研与实践能力等。在第二学年的7月31日前将《研究生中期考核表》汇总并交教育培训处。
对于不适宜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要终止其学习,如果没有硕士学位,可以转为硕士研究生。
第五条 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科研课题,并撰写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生一般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课题研究工作。博士生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必须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与独立承担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加强课题工作的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在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各二级培养单位及导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
一、选题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有关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等,进行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 选题应是对本学科发展及公共卫生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社会效益及使用价值的课题;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做出重要的实际贡献。
2. 选题的起点要高,要有新颖性,能够围绕本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或前沿,能够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本专业的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性研究。
3. 选题应考虑研究时间、仪器设备和研究经费等条件;保证课题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开题报告
博士生在确定选题后,撰写文献综述,并完成课题设计,在第二学期期末前做开题报告(包括立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专家组(由3-5名同行专家组成)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审议。开题报告导师必须参加,必须有详细记录。博士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并填写、记录在《研究生培养手册》中。
三、论文撰写
1.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2. 阐明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3.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精确、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简练、格式规范。
4. 论文应对创新性研究成果做出详细的阐述,阐明本领域已有的成果和本研究的贡献。
5.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一般应不少于5万字。
6. 论文具体格式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论文扉页上应附“学位论文原创性、真实性声明”。
第六条 论文答辩
博士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生在正式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
一、论文答辩申请程序:由博士生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并同时上交论文及论文摘要。导师审查博士生论文及完成课程学习情况后,在论文答辩申请表上写出评语,提出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科室审查并签署是否同意申请答辩意见,导师提出论文评阅建议人选,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确定后,报学位分委会主席审批,进行论文评阅。评阅通过后,由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组织答辩。
二、论文评阅:博士生论文需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及同行评议。论文评阅和评议专家由各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推荐,所在学位分委会主席核准。评阅人不少于3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评阅人不少于2人。若有1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则不能举行论文答辩。同行评议人不少于5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3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评议人不少于3人。
评阅未能通过的论文,需在导师指导下,参照评阅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并经同一评阅人评阅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
三、论文答辩:研究生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7名正高职称专家组成(应有1名学位分委会成员),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外单位专业相关学科的专家不少于3人。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外单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能参加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是否同意毕业,及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经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会成员同意为通过;未获通过者,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未曾获得该学科的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或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之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如仍未通过,取消博士学位申请资格。
第七条 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需在每年6月20日前完成论文答辩,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外相关专业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第一作者(不含并列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至少两篇。其中,一篇须在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SCI检索期刊影响因子≥1.5。经各学位分委会审核报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授予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如果在毕业时因发表论文问题不能申请学位者,从毕业之日起,3年内可申请学位。逾期仍不能提供符合条件的发表文章者,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八条 组织管理
一、博士研究生管理实行中心教育培训处、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所在科室及导师四级管理。
二、博士生的指导方式采取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小组成员至少由三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三、博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在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博士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的及进度等做出安排。培养计划需经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审批后执行,并报教育培训处备查。
四、博士生应积极参加中心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各单位领导和导师应加强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创新探索的精神。
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病原生物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病原生物的致病机制
(四)病原生物的诊断技术及方法
(五)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学 位 课程 16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政治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分子细菌学 | 80 | 4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分子病毒学 | 80 | 4 | 2 | |||
分子病原生物学 | 80 | 4 | 2 | |||
专业课 (6学分) | 专业英语(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传染病预防控制 | 80 | 4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分子免疫学
(二)免疫诊断技术
(三)基因工程
(四)肿瘤病毒与肿瘤免疫
(五)神经内分泌免疫
(六)疫苗及免疫策略
(七)感染与免疫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学 位 课 程 16 学 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政治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 (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分子病毒学 | 80 | 4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分子免疫学 | 80 | 4 | 2 | |||
分子病原生物学 | 80 | 4 | 2 | |||
专业课 (6学分) | 专业英语 (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传染病预防控制 | 80 | 4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运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流行病学
(二)卫生统计学
(三)人口统计
(四)卫生经济
(五)卫生管理
(六)公共卫生政策
(七)健康教育
(八)疾病预防与控制
(九)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利用
(十)人群健康教育水平测量与评价
(十一)循证与政策研究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学 位 课程 16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政治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 (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高级统计分析方法 | 80 | 4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流行病学应用 | 80 | 4 | 2 | |||
遗传流行病学 | 20 | 1 | 2 | |||
艾滋病流行病学 | 20 | 1 | 2 | |||
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40 | 2 | 2 | |||
医学科研数据的深入分析 | 30 | 1.5 | 2 | |||
循证医学 | 40 | 2 | 2 | |||
专业课 (选6学分) | 专业英语(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流行病学方法及应用 | 40 | 2 | 2 | |||
流行病学进展 | 20 | 1 | 2 | |||
卫生统计学方法及应用 | 60 | 3 | 2 | |||
医学伦理学 | 20 | 1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化学
职业肿瘤
职业病与中毒控制
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卫生标准与政策法规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学 位 课程 16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政治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 (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职业毒理学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环境毒理学 | 40 | 2 | 2 | |||
职业流行病学 | 40 | 2 | 2 | |||
环境流行病学 | 40 | 2 | 2 | |||
专业课 (选6学分) | 专业英语(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高级职业卫生学 | 40 | 2 | 2 | |||
高级环境卫生学 | 40 | 2 | 2 | |||
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与相关法规 | 20 | 1 | 2 | |||
中毒与控制 | 20 | 1 | 2 | |||
卫生化学进展 | 20 | 1 | 2 | |||
卫生微生物学进展 | 20 | 1 | 2 | |||
分子生物学进展 | 20 | 1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营养卫生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营养与疾病
(二)公共营养
(三)老年营养
(四)学生营养
(五)妇幼营养
(六)微量元素营养
(七)食物和植物化学物的保健功能
(八)食品营养评价
(九)食品毒理
(十)食品化学 (污染物、添加剂、包装材料等)
(十一)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十二)食品卫生标准
(十三)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学 位 课程 16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政治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 (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卫生法学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卫生经济学 | 40 | 2 | 2 | |||
卫生毒理学 | 40 | 2 | 2 | |||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应用 | 40 | 2 | 2 |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 60 | 3 | 2 | |||
专业课 (6学分) | 专业英语(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营养学进展 | 40 | 2 | 2 | |||
食品卫生学进展 | 40 | 2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卫生毒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毒理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化学品健康效应的危险性评价
(二)系统及靶器官毒理
(三)细胞及分子毒理
(四)环境毒理
(五)食品毒理
(六)工业毒理
(七)放射毒理
(八)生物标志物
(九)法规毒理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卫生毒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学 位 课程 16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政治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 (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核辐射物理学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辐射剂量学 | 40 | 2 | 2 | |||
放射生物学 | 40 | 2 | 2 | |||
细胞培养方法与技术 | 40 | 2 | 2 | |||
实验动物方法 | 40 | 2 | 2 | |||
分子毒理学方法 | 40 | 2 | 2 | |||
专业课 (选6学分) | 专业英语(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放射卫生学 | 40 | 2 | 2 | |||
放射毒理学 | 40 | 2 | 2 | |||
卫生毒理学 | 40 | 2 | 2 | |||
靶器官毒理学 | 40 | 2 | 2 | |||
法规毒理学 | 40 | 2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
(二)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三)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疾病和危险行为预防
(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与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
(五)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
(六)妇幼卫生项目管理与评估
(七)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与评估
(八)妇幼保健政策研究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学 位 课程 16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政治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 (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流行病学方法或应用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医学多变量统计 | 40 | 2 | 2 |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 60 | 3 | 2 |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40 | 2 | 2 | |||
专业课 (选6学分) | 专业英语(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高级妇幼保健学 | 80 | 4 | 2 | |||
高级医学心理学 | 20 | 1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放射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作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放射医学与防护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 辐射生物效应及危险评价
(二)辐射防护研究
(三)辐射流行病学研究
(四)医用辐射防护与质量控制
三、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学习需修满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学术活动8学分。
《放射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位课题16学分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组织部门 |
公共必修课(6学分) | 公共英语 | 60 | 3 | 1 | 教育培训处 | |
政治 | 60 | 3 | 1 | |||
专业基础课(选4学分) | 高级卫生统计学 | 80 | 4 | 1 | 教育培训处 | |
核辐射物理学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放射卫生学 | 40 | 2 | 2 | |||
专业课 (选6学分) | 专业英语(必修) | 40 | 2 | 2 | 二级培养单位 | |
核辐射剂量学 | 40 | 2 | 2 | |||
辐射流行病学 | 40 | 2 | 2 | |||
放射生物学 | 40 | 2 | 2 | |||
放射毒理学 | 40 | 2 | 2 |
四、学术活动安排与要求 8学分
(一)参加学术报告10次。
(二)主讲学术报告2次。
提交活动记录由管理部门审查并存档。
学术活动计分方法: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6学分/篇(第一作者)
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2学分
论文被国际性会议接收 : 5学分/篇(第一作者) 3学分/篇(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4学分/篇(第一作者) 2学分(第二作者)
1学分/篇(第三作者)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1学分
参加中心及所内学术活动并做报告: 1学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研究生培养程序
项目
时间安排
要 求
组织管理
第一学年
学位课程:
英语、政治
1. 公共课:英语3学分、政治3学分。
1. 政治、英语:教育培训处组织。
培养计划
1. 第一学期进行。按照培养要求制订培养计划,并定期检查进行情况。
1. 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填写。
2. 管理人员定期检查。
第二学年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外语
1. 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4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2. 参加学术活动8学分(计入总学分),毕业时提交活动记录。
3. 每门课程成绩须70分以上为及格,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须于第二学年重新选修,考试通过为及格。
4. 全部课程合计,要求完成24学分。
1.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外语:
由各直属单位组织或外选。
2. 成绩单:教育培训处第二学年下发。
3. 学术活动:各直属单位组织。
第二学年
学位论文工作:开题报告
1. 第一学期前完成。
2. 尽量选择科学前沿题目,课题确定后,进行文献查阅并写出文献综述,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进行开题报告,课题论证通过后,方可开始课题研究。
1. 导师指导下完成。
2. 管理人员参加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考核
1. 第二学年7月31日完成。
2. 按照“中心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要求进行,考核小组写出考核的评语和建议。考核结束,中期考核表交教育培训处审核盖章后返回各单位。
1. 导师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2. 管理人员督促完成。
3. 教育培训处审核盖章。
第三学年
学位论文工作
1.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科研思路活跃、开阔,对论文所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有独到的见解。
2. 掌握进行高水平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科研工作方法,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 论文在理论或技术上有突破和创新,或在本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4. 论文达到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部门采用,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论文文字简练,语言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体现严谨的科学作风。
6. 学位论文要求在5万左右,中文摘要500-1000字以内。
1. 导师指导研究生撰写和修改学位论文,审阅研究生发表与学位有关的文章。
2. 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人员检查学位论文的印制是否符合要求。
论文答辩
1.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外相关专业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第一作者(不含并列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至少两篇。其中,一篇须在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SCI检索期刊影响因子≥1.5。
2. 同行评议:同行评议人不少于5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3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评议人不少于3人。评议意见综合整理提交答辩委员会。
3. 论文评阅人:与论文有关学科领域,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评阅人不少于3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评阅人不少于2人。若1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则不能举行论文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7名正高职称专家组成(应有1名学位分委会成员),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外单位专业相关学科的专家不少于3人。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外单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能参加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员同意者,方可通过。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全体专家签字后有效。
5 4月15日前,完成论文预答辩,6月20日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6. 提前或延期毕业须于当年3月31 日前提出申请,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填写意见后,报中心审批。
1、 1. 导师提名同行评议、论文评阅、
2、 答辩委员的人选,报学位分委会
3、 主席审议。
4、 2. 管理人员与导师共同负责组织论
5、 文答辩。
6、 3. 管理人员整理检查研究生上交材
7、 料。
8、 4. 教育培训处查收研究生材料。
学位审核
1.论文答辩通过。
2.6月30日前完成学位分委会审核。
3.7月10日前完成中心学位会审核。
4. 未发表文章,不得申请学位。博士研究生如果在毕业时因发表论文问题不能申请学位者,从毕业之日起,3年内可申请学位。逾期仍不能提供符合条件的发表文章者,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1. 学位分委会审核后,将会议纪要和汇总票交教育培训处。
2. 教育培训处筹备会议、准备会议材料,提交学位会讨论。
项目 | 时间安排 | 要 求 | 组织管理 |
第一学年
| 学位课程: 英语、政治 | 1. 公共课:英语3学分、政治3学分。 | 1. 政治、英语:教育培训处组织。 |
培养计划 | 1. 第一学期进行。按照培养要求制订培养计划,并定期检查进行情况。 | 1. 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填写。 2. 管理人员定期检查。 | |
第二学年 |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外语 | 1. 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4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2. 参加学术活动8学分(计入总学分),毕业时提交活动记录。 3. 每门课程成绩须70分以上为及格,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须于第二学年重新选修,考试通过为及格。 4. 全部课程合计,要求完成24学分。 | 1.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外语: 由各直属单位组织或外选。 2. 成绩单:教育培训处第二学年下发。 3. 学术活动:各直属单位组织。 |
第二学年
| 学位论文工作:开题报告 | 1. 第一学期前完成。 2. 尽量选择科学前沿题目,课题确定后,进行文献查阅并写出文献综述,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进行开题报告,课题论证通过后,方可开始课题研究。 | 1. 导师指导下完成。 2. 管理人员参加开题报告。 |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考核 | 1. 第二学年7月31日完成。 2. 按照“中心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要求进行,考核小组写出考核的评语和建议。考核结束,中期考核表交教育培训处审核盖章后返回各单位。 | 1. 导师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2. 管理人员督促完成。 3. 教育培训处审核盖章。 | |
第三学年 | 学位论文工作 | 1.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科研思路活跃、开阔,对论文所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有独到的见解。 2. 掌握进行高水平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科研工作方法,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 论文在理论或技术上有突破和创新,或在本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4. 论文达到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部门采用,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论文文字简练,语言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体现严谨的科学作风。 6. 学位论文要求在5万左右,中文摘要500-1000字以内。 | 1. 导师指导研究生撰写和修改学位论文,审阅研究生发表与学位有关的文章。 2. 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人员检查学位论文的印制是否符合要求。 |
论文答辩 | 1.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外相关专业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第一作者(不含并列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至少两篇。其中,一篇须在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SCI检索期刊影响因子≥1.5。 2. 同行评议:同行评议人不少于5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3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评议人不少于3人。评议意见综合整理提交答辩委员会。 3. 论文评阅人:与论文有关学科领域,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评阅人不少于3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评阅人不少于2人。若1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则不能举行论文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7名正高职称专家组成(应有1名学位分委会成员),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外单位专业相关学科的专家不少于3人。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外单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能参加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员同意者,方可通过。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全体专家签字后有效。 5 4月15日前,完成论文预答辩,6月20日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6. 提前或延期毕业须于当年3月31 日前提出申请,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填写意见后,报中心审批。 | 1、 1. 导师提名同行评议、论文评阅、 2、 答辩委员的人选,报学位分委会 3、 主席审议。 4、 2. 管理人员与导师共同负责组织论 5、 文答辩。 6、 3. 管理人员整理检查研究生上交材 7、 料。 8、 4. 教育培训处查收研究生材料。 | |
学位审核 | 1.论文答辩通过。 2.6月30日前完成学位分委会审核。 3.7月10日前完成中心学位会审核。 4. 未发表文章,不得申请学位。博士研究生如果在毕业时因发表论文问题不能申请学位者,从毕业之日起,3年内可申请学位。逾期仍不能提供符合条件的发表文章者,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 1. 学位分委会审核后,将会议纪要和汇总票交教育培训处。 2. 教育培训处筹备会议、准备会议材料,提交学位会讨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京ICP备11024750 |
中国疾控中心教育培训处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行政值班电话:010-58900001 健康咨询电话:12320 邮箱:WEB@CHINAACD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