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起源于美国1951年建立的“干中学”流行病学情报服务项目(The Epidemic Intelligence Service, EIS),经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与推广,已成为全球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人才的通用方法。各国相继成立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ETP)已使全球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

2001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中国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成立了疾控司司长为主任的执行委员会,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中国疾控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每年招收一期学员,每期学员培训2年。至2020年,CFETP 已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招收了20420名两年制学员,开展了大量应急调查、疾病监测和专题研究等培训实践活动,提出了很多疾病防控和完善公共卫生政策措施的建议,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18年开始招收慢病和结核专向学员,2019年开始招收计免专向学员。专向学员由中美专家联合指导,强化专业培训。

目前已有359名两年制CFETP毕业生,分布在国家和省及地方卫生部门,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领军和骨干人才,对缓解我国卫生应急高级现场人才缺乏的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国家与地方疾控机构业务带头人和重要业务骨干,并带动着本省的现场流行病学人才的培养。

历经20年的不断发展,CFETP以培养学员八种能力四种精神为目标,借鉴美国EIS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并根据中国国情特点,建立了中国特色FETP三级培训模式,成为全球第二大国家级FETP项目,已成为中心研究生院特色培训的重要内涵,是公共卫生在职教育的重要模式和品牌项目,也被誉为培养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黄埔军校。在新冠疫情中,CFETP毕业生和在训学员在国家和各省市的防控应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和骨干作用,每一个重要疫情现场都有FETP毕业生的身影出现,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还有多名毕业生被派往其他国家援助疫情的防控,成功完成任务。

CFETP也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重要资源。在2003年举国应对SARS猖獗流行的关键时刻,CFETP师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模式、培训理念因此受到了广泛认可。此后,在诸多疑难复杂、悬而未决的突发事件中,正是由于CFETP团队参加,在病因调查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对疾病防控和事件处置起到了关键作用。如率先提出了云南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为原发性肺鼠疫的论断;证实了云南不明原因聚集性猝死由一种国际学术界尚不认识的野生菌引起;提出了被长春新碱(禁止鞘内注射药品)污染的甲氨喋呤和阿糖胞苷(鞘内注射药品)是导致多名患儿瘫痪的原因;多次调查表明早期使用吡唑酮类退热药、激素是手足口病、甲流病例的重症危险因素,以促进合理用药;积极参与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 2年制CFETP学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深入的调查处置,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同时CFETP2年制毕业生在援助其他国家,提供大量技术和现场人员支持,成为我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和对外援助的重要平台。

CFETP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逐步深化的医疗改革,科学有效落实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策略,保障全民健康而获取现场第一手信息的重要前哨。当前,传染病、食品安全事故等事件仍时有发生,不断威胁着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慢性病、环境卫生、营养等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健康问题的热点。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公共卫生机构既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应对突发性事件,又要科学规范地提供各种公共卫生服务。人才是基础,能力是关键。2010年以来,CFETP在继续做好卫生应急高级人才培养的同时,培训领域已拓展到慢病防治、环境卫生、烟草控制等领域,以加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现场调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防控措施决策能力,并最终为全面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出贡献。 

此外,CFETP已成为我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和对外援助的重要平台。通过多年参加全球、区域性TEPHINET、美国EIS等国际FETP网络的相关活动,保持与WHO和美国CDC的积极合作,对越南、蒙古等发展中国家建立FETP提供大量技术和现场人员支持,成功开展“亚洲国家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等,CFETP在提升中国形象,体现大国责任,增进睦邻友好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