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四届年会

 发布时间:2015-03-26

 

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生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四届年会”于20091014-16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华医学会荣誉主席韩启德向大会致贺辞。应邀出席大会的有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主编毛江森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卫生部应急办主任陈贤义,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光,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建中,北京大学医学部魏承毓教授和陈育德教授,北京地坛医院徐道振教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学会会长李宗浩,WHO驻中国办事处 CK Lee,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Jeffrey McFarland, Ronald Lee Moolenaar, Robert FontaineZhu Baoping,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韩卫强等。

本次会议主题为“临床疾控携手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320余名来自全国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界的代表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是中华医学会举办的第一次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得到了多方专家、相关领域工作者和30余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会议接到投稿200余篇,分大会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和摘要报告三种形式,共做报告82项。会议上,王陇德会长、陈君石院士、曾光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裂痕,强化我国的疾病控制工作”,“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认识和应对措施的”和“???”的主旨报告, 会议邀请国内外公共卫生和临床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作了包括“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应对措施”和“???”的专题报告。此外,会议邀请了近年来活跃在我国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一线的专家,分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等3个分会场,围绕甲型H1N1流感和EV71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爆发,甲氨喋呤污染事件和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事件,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等相关领域进行了专题讲座和摘要报告。

这次会议提出了中国公共卫生定义。该定义为: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通过国家与社会共同努力,防控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实现全社会的健康促进,创建人人享有健康的社会。该定义首先明确了公共卫生为国家和全体国民共同努力的公共事业,各级政府负有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不可推卸的责任,全体国民都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人公。第二,强调公共卫生保障每个公民的健康权利,每个公民都有获得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的权利。第三,提出公共卫生四大任务,即预防控制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

会议回首了近年来在应对SARS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其引发的社会危机及对中国公共卫生和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总结中国公共卫生开放、建设、联防联控、和谐社会的历程,介绍了中国公共卫生所走的道路和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