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张荣在站科研成就

 发布时间:2018-01-02

    

  张荣,女,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主任,公卫学院党总支教工支部支部书记。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博士学位,2011-201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20134月至2015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郑玉新研究员。现任中国毒理学会工业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院神经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分会委员,河北省毒理学会常务委员,河北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 

  博士后研究期间主要从事柴油机尾气所致机体损伤的机制及生物标志的研究,柴油机尾气(DEE)被IARC分类为1类致癌物,EPA 的评估报告认为长期吸入DEE 有患肺癌的危险,但特别指出,现有资料对DEE 致病的中间过程和早期效应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探讨。 在站期间对DEE成分进行了分析,包括气相污染物和固相颗粒污染物及吸附的化学物质等。通过人群实验和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成分碳黑暴露工人队列,并建立气溶胶细胞染毒系统、小鼠吸入染毒模型等,观察DEE不同组分对人群、小鼠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毒性作用,探明各组分对机体损伤作用的差异。 

  在站期间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5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 

  在站期间的收获和感悟: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就是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在研究中对气-液界面染毒技术研究柴油机尾气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和探索,建立了气-液界面染毒的细胞模型,观察柴油机尾气所致的细胞损害。同时对柴油机尾气的碳核组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碳黑暴露的人群队列和动物模型,并对其所造成的呼吸系统损伤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黑吸入后,可持续沉积在肺组织中,短期内很难清除,并持续性的诱发各种炎症反应,进一步引起呼吸功能的损伤。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在体内和体外建立了新的气溶胶染毒方法,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方法上和理论上的依据。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博士后基因的申请,通过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认真选题。同时考虑到博士后基金项目的选题应以博士期间或者以往的研究为基础,合作导师目前的研究项目为平台,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因此在申请过程中和合作导师郑玉新研究员多次交流,寻找切入点,并成功申报了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FOXO3a信号在柴油机尾气致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在基金申请的过程中,通过与导师的深入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基金的申请,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论文撰写方面,在对柴油机尾气的碳核组分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碳黑作为一种惰性的物质经吸入染毒进入体内后,可沉积在肺组织中并诱导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导致肺功能损伤和炎性的病理学损伤,研究结果发表在“Particles & Fiber Toxicology杂志。通过进入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两年中,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勤奋好学,在完成科研、基金申请、论文写作等具体工作中均有较大的收获,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博士后出站后继续在原工作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利用在博士后期间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今后的科研方向,同时与导师郑玉新研究员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为自己今后的科研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平台。